《新闻联播》报道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
8月6日,《新闻联播》以《青岛:依托海洋 打造海洋科技新蓝谷》为题,报道了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。
今年,青岛市将借助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等优势资源,建设海洋科技创新大平台,推动海洋高精尖技术突破,加速科研成果转化,打造中国海洋科技新蓝谷。 作为我国首个试点运行的国家实验室,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通过建立科学考察船共享平台,带回大量新发现的海洋生物,为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供了更多机会。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从2015年运行以来,成功实施了“万米深海行动计划”,一批以深海海洋观测网、水下无人航行器为代表的高端装备问世。今年5月完成海试的“海燕—4000”米级水下滑翔机和“海燕—10000”米级水下滑翔机是我国自主研制,取得了最大下潜深度8213米的世界纪录 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主任委员会主任吴立新:我们希望在未来的海洋里面,有成千上万个小型的、类似于卫星的这样一个个浮标。它们能够实时感知海洋环境的变化,最后的数据要传到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的大型超算平台上,再融合现代人工智能的技术,实现透明海洋的整体上的一个构架,为国家不同战略的需求提供服务。 这几天,中国海洋大学团队研制的“全降解型海洋生物医用新材料血管支架”正在进行临床前的测试,作为青岛市2018年自主创新重大专项之一,这种血管支架不是传统的金属合成材料,而是用螃蟹壳中的甲壳素为原料。 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功能实验室、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于广利:除了治疗病症上的意义之外,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就是,加速了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。深海底下很多的生物资源,我们是没法获取的。现在,我们还在做后续的开发。 今年,青岛市将充分发挥海洋科技创新优势,围绕涉海总部经济、海洋标准+、海洋生物与大健康、海洋传感器及信息化、海洋交易平台及科技服务五大方向,设立5个产业承载园区,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,拉动区域经济发展。 来源:央视新闻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