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
Press

新闻中心

Press

首次海上发射火箭,首发中法海洋卫星…揭秘“超级2018”更多“内幕”!


航天与海洋,尽管海天之隔,“可上九天揽月,可下五洋捉鳖”的梦想却从未远离。

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,建设航天强国,加快建设海洋强国。随着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,航天和海洋,将成为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。未来双方将在哪些领域深度合作?中法海洋卫星发射任务准备如何?首次海上发射有哪些亮点?带着公众关心的这些问题,中国海洋报记者在全国两会期间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、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原院长李洪

 

谈融合发展

航天技术服务于海洋

 

过去5年,航天和海洋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。“天宫”“神舟”“嫦娥”“长征”“蛟龙”等一批重大科研成果,一次次扬我国威,真可谓“厉害了,我的国”!

一个指向天空,一个深耕海洋。两个看似并不关联的领域,如今却有着越来越紧密的合作。谈到航天和海洋的合作,李洪表示,航天技术是为国家和经济社会服务的,在一些基础性产业和应用方面,以海洋卫星工程为带动,未来海天两大系统还会开展多领域、多层次、多形式的合作。

“航天强国和海洋强国都是国家战略,一个是服务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,一个是国家安全战略,航天技术在海洋领域的应用,支撑了海洋强国建设。”李洪说,今后,在海洋监视监测、防灾减灾、海洋权益维护等方面,双方还会开展深入和广泛的合作,“合作前景很广阔,而且目前‘十三五’规划中提到的一些领域,我们正在开展合作”。

 

谈发射中法海洋卫星

执行发射任务的火箭准备就绪

 

中法海洋卫星是中国和法国航天合作的首颗卫星,旨在全球范围内观测海洋表面的风浪。卫星的研制和发射工作,两国高度重视。这是中法两国在高科技领域合作的里程碑,也是双方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继续加强合作的具体体现,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、建设“一带一路”具有重要意义。

对于备受关注的卫星发射时间和各项准备工作,李洪说,中法海洋卫星将于今年下半年发射。执行发射任务的是“长二丙”火箭。该枚火箭素有“金牌火箭”之称。“目前,火箭部分已经准备就绪。‘长二丙’火箭,从可靠性、质量等方面,都已做好了积极而充分的准备。”李洪表示,一定要做好服务,让用户满意。据了解,卫星目前正在进行总装测试,一切进展顺利。

 

谈首次海上发射

海上发射离不开国家海洋局等相关部门的支持

 

李洪透露,今年我国还有望实现首次海上发射。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执行海上发射“首秀”,将开启中国海上发射新时代。

对于海上发射技术,李洪表示:“技术准备没有问题,具备海上发射条件的一些工程技术,已经做完了一些应用的基础工作。”海上发射更具灵活性,对发射单位来说,业务范围扩展了,从陆上拓展到了海上;对用户来说,则是多了一种选择。

海上发射是否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影响,对于这一问题,李洪肯定地说:“海上发射,不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任何影响。火箭在发射过程中,燃料就已耗尽。”

他还透露,目前海上发射的相关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中。一些相关事项也在与各方加强协调,包括接下来要与国家海洋局等相关部门进行协同。海上发射,离不开国家海洋局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。”

(中国海洋报记者 路涛)

 

公司电话:+86-411 84825939
地址: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山路588号
邮编:116023       辽ICP备06009587号-7
Copyright © 2018 DXCE.COM 星海会展 版权所有